關于國內目前體育賽事及隊伍的評選,一旦提及最令人失望的隊伍,大多數人會毫不猶豫地投國足一票。國足的表現,多年來帶給球迷的失望與痛苦難以言表。
在2010至2020這十年間,中國足球運動員的年薪曾高達千萬級別,即便經過調整,如今一年最高也能拿到500萬的年薪。這樣的數字對于普通人來說,是遙不可及的高度。然而,近期一位前國腳公開發聲,稱“不能再降了!”引發了全網熱議與聲討。
現在的國足與曾經世界強隊的形象相比,早已有了天壤之別?;貞?984年,國足曾戰勝過全主力出戰的阿根廷(雖然馬拉多納未參賽),但那時的阿根廷也是巔峰實力。如今,國足的實力和表現只能讓人在夢中想象昔日輝煌。現在的國足已然成為負面和爭議的焦點,球迷們在打擊與迷茫中來回轉換。
每次比賽結束后,社交媒體上討論的話題雖透著一絲無奈,但更多的是自我調侃。球迷們的心情就像坐過山車,尤其是比賽結果不盡人意時。賽前信心滿滿,認為與誰都能打個五五開,但結果往往令人搖頭嘆氣。
最近的亞洲預選賽中,面對澳大利亞,盡管有主場優勢,但國足的表現依然令人失望。球員的弱點被暴露無遺,如王大雷的失誤球,以及單后腰陣容的明顯不足。教練組的選人用人也備受質疑,尤其是單后腰陣容的設計,更是被詬病為無解的戰術。
不過,雖然球員和教練組承擔著大部分的責任,但深究其根源,青訓的問題也不容忽視。一些人認為,目前的癥結并不在教練,而是缺乏好球員。沒有好的基礎,再厲害的教練也難以扭轉局面。其他球隊都在開發新戰術,而我們還在糾結于基本功。
場上的比賽熱火朝天,場下的爭議也是不斷。例如,最近限薪令的再次提出就引起了前國腳徐亮的質疑。他主張球員的工資不應再降低,理由是如此低的薪資將影響家長送孩子去踢球的意愿,從而影響青訓的發展。他還表示運動員的辛苦和付出是常人難以想象的。
目前中國球員的收入主要包括基本工資、比賽獎金和商業代言。但真正的大頭是基本工資,比賽獎金則是可遇不可求的。而商業代言更是只有少數名氣大的球員才能享有的待遇。因此,一些球員會選擇接取副業來增加收入。
然而,關于球員薪資的計算和數據透明度問題也備受質疑。徐亮提到的球員薪資只有日韓聯賽三分之一的說法,缺乏具體數據支持。與此同時,與五大聯賽球員的高額薪資相比,更顯得國內足球薪資的問題亟待解決。
為了改變目前困境,我們應該建立起真正的市場化的運作機制。只有市場足夠大,青訓足夠完善,才能吸引更多的商業進入,那時薪資自然會水漲船高。對于限薪令的爭議,各方觀點不一。有人認為這是讓俱樂部更加注重職業規劃的良策,而有人則認為應考慮球員的實際付出和市場需求。
總的來說,國內體育賽事及隊伍的評選中,國足的失望表現是顯而易見的。但背后的原因復雜多樣,需要從多方面進行改革和完善。只有建立起真正的市場機制、完善青訓體系、注重球員的實際付出和市場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相結合,才能讓中國足球走出困境、重拾輝煌。